
壽司的起源
文章出處:未知作者:升邦機械發表時間:2014-12-5 17:35:13
壽司是在飯里放醋做主材料的日本料理,壽司和其他日本料理一樣,色彩非常鮮明。制作時,把新鮮的海膽黃,鮑魚,牡丹蝦,扇貝,鮭魚籽,鱈魚魚白,金槍魚,三文魚等海鮮切成片放在雪白香糯的飯團上,一揉一捏之后再抹上鮮綠的芥末醬,最后放到古色古香的瓷盤中……如此的色彩組合,是真正的“秀色可餐”。 吃壽司,講究的是食用的完整,就是整塊壽司要一口吃下,唯其如此,才能真正的品味出壽司的美味,壽司的飯香與生魚片的香味才能完全相融,將齒頰間填得滿滿,不留一絲縫隙,那濃香的滋味無處可逃,在口中久久徘徊,一波三折。
可愛造型-壽司
早在公元前3至4世紀,中國就有壽司的記載,《爾雅.釋器》,其中記載“肉謂之羹,魚謂之鮨!滨l,就是壽司。壽司的另一寫法“鲊”出現在五百多年后,公元2世紀中國漢朝劉熙的《釋名.卷二.釋飲食第十三》中。
后來壽司隨漢字一同流傳到日本,鮨、鲊兩字已混為一談,成為日本人中的壽司,在外邦發揚光大,中國卻在明朝時從菜譜中消失。
一千八百多年前(即后漢年代),壽司已在中國流傳,至公元700年壽司開始傳入日本。當時是一些商旅,用醋腌制飯團,再加上海產或肉類,壓成一小塊,作為沿途的食糧,后來廣泛地流傳日本,當時的配料更用上各種剌身,并名為“江戶散鮨”亦稱“握鮨”,即是現今最受歡迎的壽司。
壽司“SUSHI”、“酸”即是酸腌制的食物。公元700年,即奈良年代,當時的日本人,用一些醋腌制過的飯團,加上一些海產或肉類,壓成一小塊,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木箱之內,作為沿途的食糧。直到公元1700年,即江戶年間,壽司才于日本廣泛流傳,經久不衰,成為一種普通美味的食品。并受到人們的歡迎。
下一篇:機械制造新的突破
上一篇:深圳市龍崗涮來涮趣火鍋專營店設備安裝圓滿完成
此文關鍵字: